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俄美一级性爱视频一区二区,色男巡恋温泉在线看,美国一级毛片aa

電子信息產業 如何突圍發展

編輯:經濟日報        日期:2013/7/19 9:57:48        閱讀:2144

   電子信息產業,如何突圍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不能再走一味追求規模、守舊而不創新、粗放發展的“大、老、粗”模式,而要注重行業的價值提升。要完成這一轉變,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21世紀的今天,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如何在現有資源擁有水平上發揮一國的最大經濟潛力是各國政府關心的問題。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不僅可以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還對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產業規模、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1.0萬億元,增幅超過15.0%,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1%,高于同期工業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行業增速保持領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85044億元,同比增長12.6%,制造大國地位日益穩固。

  這是有利的一面。但不能忽視的是,當前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發展環境并不樂觀。從國際形勢看,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產業規模增長放緩,從而導致部分發達國家出現戰略性新興領域貿易保護主義,使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競爭陷入更加激烈的地步。這體現為國際貿易環境的日趨惡劣,大型跨國公司通過產業鏈整合進一步向中小企業施壓,整個行業內產業鏈一體化現象日趨明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面臨的國際形勢嚴峻。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自身深層次問題仍很突出。比如,這些年來,電子信息企業為獲得更多利潤,過度追求規模的大而全,只需復制自己或者別人走過的路,較少考慮標準、品牌、技術、人才和效益等領域的創造性,從而導致了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產品競爭力偏弱、附加值偏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這些都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

  面對“內憂外患”,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如何突圍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不能再走一味追求規模、守舊而不創新、粗放發展的“大、老、粗”模式,而要注重行業的價值提升。要完成這一轉變,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一是切實深化信息化建設。要繼續推進信息化在鋼鐵、化工、汽車、船舶、航空等主要行業的數字化設計中的普及;集中力量,發展整機、光電及應用電子產品領域。同時,要充分發揮電子發展基金作用,管好用好基金,加大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資金支持力度,著力重點支持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及產品的行業應用。此外,建議將計算機等新興電子產品納入節能家電補貼政策范圍,這樣不僅可以帶動內需市場,還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二是推動融合發展,打造大產業鏈條。在集成電路、軟件、通信、新型顯示器件等重點領域,要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國內資源,支持企業“走出去”兼并或參股信息技術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此外,還可積極引導并鼓勵在新興領域盡快成立產業聯盟,促進聯合協同創新。借鑒閃聯、太陽能光伏、LED等產業聯盟以往的經驗,圍繞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開展產業聯盟建設,挖掘產業新增長點。其中,既要推進整機、元器件、材料及設備企業的合作,加強產業鏈協同配合,又應組建新興領域關鍵技術專利池,實現專利共享,展開聯合攻關,提升技術水平。

  三是加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從宏觀層面看,國家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特別要注重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逐步形成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和現實處境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電子信息行業從以加工組裝為主轉到以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標準、品牌為抓手的模式上來。對于企業而言,則要主動加大在產品創新上的力度,盡快補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在創新中找出路,向創新要效益,從而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實現突破和發展。

 

(部分內容源自網絡,編輯:xiao)

秦泰盛

201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