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俄美一级性爱视频一区二区,色男巡恋温泉在线看,美国一级毛片aa

800億環保行業市場或激活,膜產業必將受益

編輯:反滲透膜(秦泰盛)        日期:2015/1/26 11:59:30        閱讀:2346
秦泰盛實業-800億環保行業市場或激活,膜產業必將受益
“誰污染,誰治理”—隨著市場化機制的引入,這個環境保護的傳統觀念將被顛覆。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改革創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這意味著醞釀已久的環境第三方治理從國家層面正式破冰。

事實上,去年以來,發改、環保等部門人士在不同場合均釋出過相關政策制定的動向,而包括廣東在內的國內不少地方,近年也在探索從重污染企業、工業園區的排放治理上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

廣東已獲批全省范圍內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關于全省推進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即將出臺,第三方治理將成為今后廣東環保領域的重點改革內容持續推進,可望成為未來環保產業發展的熱點。

變化

比排污企業自己治理成本低一兩成

“環保部從十幾年前就開始推動第三方治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也積極響應。但現實中,第三方治理仍然發展緩慢。原因是以前還沒有形成主要的政策導向,并不是治理模式的先天缺陷。”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日前表示。

據環保部主管的《中國環境報》透露,我國工業污染占總污染的70%,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第三方治理主要針對工業領域,但我國目前工業污染治理設施的社會化運營比例仍相對較低,只有5%左右。相比之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社會化運營比例已經達到50%左右。

近日國務院出臺的《意見》釋放出了明確導向—第三方治理是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有效措施。“《意見》還提出堅持排污者付費、市場化運作,根據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排污者承擔治理費用,受委托的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專業化治理。”

《意見》指出,一是要推進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領域,采取特許經營、委托運營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通過資產租賃、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對污染場地治理和區域環境整治,采用環境績效合同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二是要創新企業第三方治理機制,在工業園區、重點行業積極培育第三方治理的新模式、新業態,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探索實施限期第三方治理。

根據《意見》中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第三方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資本進入污染理市場的活力進一步激發。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說,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優點在于:排污企業由于采用專業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達標排放率;政府執法部門由于監管對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執法成本;此外,還刺激了環保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三得。”

值得留意的是,《意見》提出加大財稅等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治理項目給予中央資金支持,有條件的地區也要對第三方治理項目投資和運營給予補貼或獎勵。積極探索以市場化的基金運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研究明確第三方治理稅收優惠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要加強統籌協調,制定推進第三方治理的投融資、財稅等政策。

此外,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第三方治理重大項目,在貸款額度、貸款利率、還貸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對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治理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實行優先審批。

“同等條件下,排污企業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成本要比企業自己治理低10%-20%。”桑德環境董事長文一波認為推行第三方治理是大勢所趨,因為隨著市場化程度、運營規模的集中度提高,提供第三方治理的環境服務公司能同時做幾百個項目,很多公共資源可在各個項目間共享。如果排污企業自己治理,一些核心設施就需要自己配置。不僅如此,環境服務公司采購藥劑數量多,比排污企業單獨采購的價格也低不少。

前景

巨額市場蛋糕將激活粵環保服務業

按照環保部去年發布的《2013年環境統計年報》,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包括老工業污染源治理、建設項目“三同時”、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個部分,其中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849.7億元。

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等專家認為,理論上講,這849.7億元未來都將成為第三方治理的“蛋糕”。但從實踐上看,還有部分企業由于虧損、搬遷、減產、關停等原因,拿不出資金來進行第三方治理,所以實際“蛋糕”會小一些,不過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意見》也提出產業目標,“到2020年,涌現一批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綜合信用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境服務公司”。

對廣東來說,省環保產業協會會長區岳州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第三方環境治理一直是我省環保服務業中的大頭,“除了環保工程設計、環境監理等,環保服務業中的大部分都是可從事第三方環境治理的企業。”而我省環境保護服務業比較發達,全省約有一半的環保單位從事環境保護服務。

“所以,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對廣東的環保服務業,乃至整個環保產業都是重要的利好。”區岳州說。

據去年省環保廳等多部門聯合發布的廣東省環保相關產業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1年,我省環境保護服務從業單位758家,年營收180.13億元。其中,我省污染治理及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服務從業單位409個,年營業收入110.53億元。

“可以看出,我省環保服務以污染治理及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服務為主,其年營業收入之和占環保服務年營業收入總額的61.36%。”省環保產業協會專家分析。

從趨勢上看,該專家介紹,“由于近年各地紛紛加大了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設和運營,與2004年相比,我省環境保護服務迅猛發展,污染治理服務及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服務的營業收入在環境保護服務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升。”

不過,該專家同時指出,雖然我省從事污染治理等環保服務的單位數量在環保產業中位居前列,但總收入占全省環保產業的比例不足6%,比重明顯偏小。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深圳、廣州等城市。“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產業聚集度不高。今后應加強科研能力建設和創新,積極走出去打開第三方治理廣闊的國內市場。”

進展

廣東已獲批全省范圍內開展試點

廣東近年來在第三方環境污染治理上一直有所探索。省政府2014年頒布的《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2014-2017年)》明確提出,推進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推進大氣污染第三方治理。

當年,省環保廳還把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等領域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確定為重點改革任務,予以重點推進。

運行多年的江門崖門、惠州博羅的電鍍產業園,就是通過由園區運營方建設統一的污水處理設施,統一治理園區內污水,解決了這類重污染行業排污量大又分散難監管的問題。

“如果自己建污水處理設施的話,要投300多萬元,成本太高,現在我們只需每月交納污水處理費,交給園區處理,沒有了后顧之憂”。博羅電鍍基地內的上原銘牌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近日,在廣東省環保產業的研討會上,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污染治理向市場化、專業化發展,對創新環境治理機制、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經過積極爭取,2014年10月,環保部已同意省環保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省環保廳制定的《關于推進廣東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已通過省法制辦審查,將按程序報批后印發實施。

“今年將結合各地市試點工作情況進一步明確細化,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為環保系統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之一繼續推進”。省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區岳州表示,目前第三方治理更多停留在政府從政策上的“鼓勵”層面,他建議在省的層面出臺一些針對性的措施,例如對重金屬等重污染企業強制推行第三方治理,也許更加有利于這種模式的迅速推廣。

事實上,國務院《意見》也給予了地方強制政策出臺的空間。《意見》提出,選擇若干有條件地區的高污染、高環境風險行業,對因污染物超過排放標準或總量控制要求,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業,列出企業清單向社會公布,督促相關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

而東莞去年底已率先出臺該市推行第三方環境治理的方案,當中就有強制規定—“對于一年內連續3次出現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轉、污染物直排、偷排或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強制實施第三方治理。否則,根據相關環保法律法規,采取強力措施予以關閉。”

觀察

雙方責任 有待制度明確

第三方治理模式突破了“誰污染,誰治理”的舊有觀念。但在該模式下是否“誰污染,誰負責”上,仍有待進一步規范明確。

區岳州表示,按照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即使實行了第三方治理,但出現了污染事件,主要負責的仍是排污企業,第三方治理單位負連帶的部分責任。

對此,國務院的《意見》也提到—排污企業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排污企業的委托要求,承擔約定的污染治理責任。

然而,由于不少排污企業本身對污染治理不專業,若治理單位出現問題而排污企業又難以察覺怎么辦?類似的情況是,目前的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按規定都要交由專業資質的處理企業統一運走集中處理,但如果專業處理企業出現了污染事故,責任仍由產生廢物的單位來承擔,或許就有失公平。

對此,國務院《意見》同時提出,抓緊出臺第三方治理的規章制度,對相關方的責任邊界、處罰對象、處罰措施等作出規定。

區岳州建議,參照國內外一些先行地區的做法,可以采用契約的形式,根據服務類別、投入程度等,在簽署治理委托合同時就明確雙方的責任范圍。

國務院《意見》也提出,“研究制定第三方治理管理辦法,發布標準合同范本,保障相關方合法權益。排污企業和第三方治理企業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簽訂委托治理合同,約定治理標準、內容、費用;通過履約保證金(保函)、擔保、調解、仲裁等方式,建立健全履約保障和監督機制。”

此外,專家還建議,可以將環境污染責任險制度引入第三方治理,一方面投保前保險公司會對排污企業和治理單位的能力再進行把關,另一方面若投保后出現污染事故,也能避免污染損害賠償無人“買單”的現象。

產業鏈

帶動膜產業的迅速發展

水處理與環保行業環環相扣,800億巨額環保行業市場激活后,必將大幅度增加反滲透膜,納濾膜,超濾膜及其它膜產品的需求,帶動膜產業的發展。據統計,2004年我國膜產業市場額度為75億元,2009年底市場額度達到230億元。得益于各方面的因素,預計到2015年底,我國膜產業市場額度將超過300億元。